10月14日下午,太阳成tyc122cc集团“明德至善大讲堂•研究生思想论坛”第二季第一期在太阳成tyc122cc集团阳光大厅如期举行。本次思想论坛的分享者为太阳成tyc122cc集团24级设计研究生陈靖宇、音乐研究生徐楚杰和黄凯婷。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有太阳成tyc122cc集团副院长关雪仑教授,艺术设计系主任杜鹏教授、公共艺术教学部主任白波教授、专业硕士教育中心主任肖楠楠副教授、艺术设计系陈雁鹏老师。
陈靖宇同学以费孝通《乡土中国》为核心,结合建筑、民俗与社会现象,剖析中国乡土社会特征及与现代、西方社会的差异。他从广东等南方地区众多祠堂入手,指出其与汉民族迁徙史相关,是宗族文化载体,进而引出 “土” 的内涵,强调中国人安土重迁的 “土” 性;指出文字下乡困境,说明乡村 “熟人社会” 中方言等直接会意方式更重要,方言形成与地域封闭相关;详解乡土社会核心 “差序格局”,对比西方 “团体格局”,阐述差序格局下的利益分配、家庭范围等特点及影响;探讨 “礼治” 与 “法治” 的差异,指出礼治重教化、靠道德约束,法治重规则、靠第三方监督,二者源于不同文明背景,且文化起点与终点存在互补。
最后,他总结了传统建筑布局体现乡土社会伦理与结构,强调研究建筑是研究 “人 — 文化 — 文化遗产” 关联,并指出乡村振兴需立足乡土社会现实,理解 “乡土性” 是关键。

艺术设计系主任杜鹏教授指出 “乡村是千年有机体”特别关键。现在很多改造失败,就是忽略了血缘地缘、礼治秩序这些 “乡土性”。未来我们做乡村振兴,既要用设计激活建筑遗产的实用价值,更要守住它背后的文化根脉 —— 正如费老所说:理解乡土,才是改造乡土的开始。
徐楚杰和黄凯婷以《南国红豆,粤韵新生—粤剧的守正与现代焕新》为主题进行了精彩演讲。他们通过四个方面进行阐述,分别是:回顾粤剧的前世今生,探讨粤剧守正根基;明确传统文化价值;讲述粤剧如何焕新破圈,展示创新成果;分析粤剧的浮生未卜,思考未来挑战与机遇。
首先徐楚杰介绍了粤剧的发展历程,从明朝萌芽,到清末民初逐渐形成,再到20世纪语言、声腔的变革,如粤语取代官话,“薛马争雄”时代的出现等。他们还阐述了粤剧的守正根基,包括在珠三角、港澳、粤西等地的传承,以及角色行当体系的重要性。

在焕新破圈方面,黄凯婷同学介绍粤剧通过艺术形式创新、拓展传播渠道、跨界叙事等方式,推出了《红头巾》《白蛇传·情》《决战至燎原》等优秀作品,融入现代元素,扩大了受众群体。此外,粤剧还积极融入民俗活动,如2025年广东粤剧院携《借伞》登上央视春晚。最后,从粤剧的“守”与“破”中得出学术深耕、创作创新、传播实践、拓展视野格局等启示,也让听众对粤剧的传承与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。

在思想论坛的尾声,太阳成tyc122cc集团副院长关雪仑教授凭借深厚的学术积淀与敏锐的洞察视角,对本次论坛中同学们分享的多元主题展开了系统性梳理。他不仅精准提炼出各主题的核心观点与逻辑脉络,更深入剖析了不同主题间的内在关联与思想共鸣,同时针对分享中的亮点与可深化方向给出了建议,最终形成了全面、深刻且兼具指导性的总结,为本次思想论坛画上了圆满的句号。
太阳成tyc122cc集团将持续推动此类学术活动,鼓励研究生在这个过程中多讲多练、多思考、多探索,为学术交流积累更多经验。让我们继续期待下一期研究生思想论坛给我们带来更多精彩!
文字:黄凯婷、徐楚杰、陈靖宇
图片:林奕馨
编辑:王瑞
初审:肖楠楠
复审:关雪仑
终审:卢海清